豬場常見細菌性疾病的預防及治療
一:名稱:仔豬白痢
病原: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10至30日齡多見,地方性流行,病死率低,與環境溫度有關
臨床癥狀:突然腹瀉,排白色,乳白色糊狀稀糞,腥臭,可反復發作,發育遲滯。
名稱:仔豬黃痢
病原: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3日齡以內仔豬常發,地方性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臨床癥狀:發病急,拉黃色,黃白色水樣糞便,腥臭,不食,脫水,消瘦致死率90%以上。
預防措施: 1.疫苗免疫母豬產前30天和15天注射k88-k99k-987p基因疫苗。
2.母豬牧野立清一噸/桶7天+扶正解毒散500斤/袋15天春秋冬三季。 夏季,牧野立清改喂多西環素。
3.母豬產前3天至產后10天,止痢母子康。
4.腸桿痢克(乳酸環丙沙星)1升水加40~80毫克,一日兩次。
二:名稱:仔豬紅痢
病原:魏氏梭菌(型和型產氣加膜梭菌)
流行特點:3日內多見,消化道傳播,病死率高
臨床癥狀:主要發生在1周齡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癥,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腸后段的彌漫性出血或壞死性變化為特點。
名稱:豬痢疾(豬血痢)
病原:螺旋體
流行特點:2~4月齡多發,傳播慢,流行期長,發病率高,病死率低
預防措施:1.豬舍和周圍衛生環境消毒
2 剛出生的小豬拉口服抗生素預防( 痢菌凈) 。
3 、喂母豬治療小豬拉稀;牧野立清一袋+止痢母子康兩包,七天喂完。
4、豬痢疾,痢速克100斤/袋+痢無蹤250斤/袋拌料。
三:名稱;: 副傷寒
病原:沙門氏菌
流行特點:2~4月齡多發,地方性流行,發病率高
臨場癥狀:表現為敗血癥和腸炎,也可使孕畜發生流產,慢性皮膚有痂塊濕疹,脾腫大,大腸糠麩樣壞死。體溫41腹瀉,腹痛。
預防措施:1、仔豬副傷寒凍干苗35日齡出免,55日齡二免,劑量1頭份。
2、立速克100斤/袋+痢無蹤250斤/包,連用7天。
3、 牧野呼康100斤/袋+痢無蹤250斤/包,連用7天。
四: 名稱:豬喘氣病
病原:支原體
臨床癥狀:咳喘,呼吸困難,腹式呼吸,食后及變天時更加明顯。肺的尖葉,中間葉和隔葉呈肉樣或蝦肉樣實變。大小豬均易發,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可反復發作。
預防措施;: 1、滅活苗免疫 7日齡首免,21日齡二免
2、牧野速靜200斤/袋+牧野呼康100斤/袋連用7天。
五:名稱:副豬耆血桿菌病
病原:副豬耆血桿菌
臨床癥狀:2月齡到4月齡豬易感,常見5~8周,發熱厭食,呼吸困難,關節腫脹,共濟失調,消瘦。剖檢表現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關節炎,可引起敗血,并留下后遺癥。即 母豬流產,公豬慢性跛行。
預防措施;1、嚴格消毒,搞好環境衛生,適當通風。
2、免疫預防
3、每而月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100斤/袋) +牧野呼康(100斤/袋) +銀翹散(500斤/袋)連用七天。
4、牧野樂福(100斤/袋)連用7天。
七; 名稱:豬肺疫
病原:巴氏桿菌
流行特點;架子豬多見,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臨床癥狀:體溫高,劇咳,呼吸困難,張口吐舌,犬坐,先便秘后腹瀉,皮膚淤血出血,心衰。
預防措施:阿莫西林(100斤/袋) +牧野呼康(100斤/袋) +銀翹散(500斤/袋)連用7至10天。
八: 名稱:傳染性胸膜性肺炎
病原; 放線桿菌
流行特點; 地方性流行,死亡率高
臨床癥狀; 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犬坐姿勢,口耳皮膚發紺,以急性出血性纖維性肺炎和慢性纖維性壞死性胸膜炎為主,肺間質充斥血色膠凍樣液體
預防措施:1、牧野呼康(100斤/袋) +多西環素(100斤/袋)或阿莫新林(100斤/袋) +清肺止咳散(500斤/袋)
2、.牧野速靜(200斤/袋) +牧野呼康(100斤/袋) +麻杏石甘散(500斤/袋)
九; 名稱;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病原; 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
流向特點; 1周齡仔豬病死率高,可垂直傳播
臨床癥狀; 主表現打噴嚏,鼻噻,流鼻涕,鼻出血,顏面部變形或歪斜。它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萎縮和病豬生長遲緩為特征。
預防措施; 防止母子鏈傳播,母豬妊娠最后一個月內給予藥物預防。成豬也可添加抗生素預防。
治療方案:1.牧野樂福(100斤/袋) +阿莫西林(100斤/袋) +銀翹散(500斤/袋)連用七天。
2.阿莫西林(100斤/袋) +牧野呼康(100斤/袋) +銀翹散(500斤/袋)連用7至10天。
十; 名稱; 鏈球菌病
病原; 鏈球菌
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階段均易感,發病急,感染率高,流行期長。
臨床癥狀; 體溫41~42,咳喘,主要以淋巴結膿腫,腦膜炎,關節炎及敗血癥為主,急性主要為發熱,厭食,隨后會出現共濟失調,失明,麻痹,呼吸困難,驚厥,關節炎,跛 行,流產,心內膜炎。超級性會突然死亡。
預防措施;1、疫苗預防
2、牧野立清100斤/袋或阿莫西林100斤/袋或牧野樂福100斤/袋+銀翹散500斤/包混飼,每月2次預防。
十一:名稱:豬丹毒
病原:丹毒絲菌
流行特點:中豬多發,炎熱雨季多見,發病急,病死率高。
臨床癥狀:體溫42,體表有規則或不規則疹塊兒,指壓褪色。分急性敗血性,亞急 性疹塊型及慢性型。主要表現漿液性纖維素關節炎,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
預防措施:1、疫苗接種
2、 注射豬丹毒血清
3、阿莫西林100斤/袋或牧野立清100斤/袋或多西環素100斤/袋飼喂。
十二; 名稱:滲出性皮炎
病原:葡萄球菌
臨床癥狀:有豬表皮(白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種豬高度接觸性皮膚疾病,多見于5至6日齡豬。病初皮膚上出現紅斑,鱗片狀結痂,痂皮脫落,漏出鮮紅創面,可蔓延至全身。
預防措施:1、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衛生消毒。
2、阿莫西林100斤/袋+銀翹散500斤/袋連用7天。
十五: 仔豬水腫病
病原: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1~2月齡豬易感,與氣候有關,致死率較高
臨床癥狀:共濟失調,步態不穩,轉圈,抽搐,眼臉,頭頸,腹部,結膜全身水腫,呼吸困難,小豬的一種腸毒血癥,特征為胃壁及其他某此部位發生水腫。
一般1~2天死亡,死亡率90%以上。
預防措施:1、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
2、阿莫西林100斤/袋或多西環素100斤/袋+清熱健胃散300斤/包
十六: 豬附紅細胞體
病原:附紅細胞體
流行特點:多發于高溫、高濕且吸血昆蟲繁殖滋生的季節(6-9月份),最近幾年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都易感,主要是仔豬和圍產期母豬發病率相對較 高,被附紅細胞體感染的豬群治愈后豬場較難根除,大部分豬常呈隱性感染狀態,遇到應激等因素又會表現臨床癥狀。
傳播途徑:患病豬與隱性感染豬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吸血昆蟲、老鼠等可攜帶附紅細胞體。
1、直接接觸傳播:動物之間互相舔、咬、斗毆
2、蟲媒傳播:節肢動物如疥螨、虱子、蒼蠅、蚊子
3、老鼠傳播:豬場的老鼠可攜帶病原,并將其傳染給豬群
4、血液傳播:注射針頭,斷尾、打耳號、閹割;
5、垂直傳播:感染附紅細胞體病的妊娠母豬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6、應激是導致該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分娩、擁擠、長途運輸、惡劣氣候、飼養管理不良、頻繁更換飼料或圈舍,以及其它疾病感染時都會誘發該病。
臨床癥狀: 人獸共患傳染病,以發熱,貧血,黃疸為主要特征。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結腫大。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飼料報酬下降等為主要特征。
預防措施: 1、.驅除媒介昆蟲,做好針頭,注射器的消毒,消除應激。
2、茵陳篙散100斤/袋+多西環素100斤/袋+阿莫西林混飲連用7天
十七:豬弓形蟲病
病原:弓形體
流行特征:為豬弓形體引起的生豬血液寄生蟲病,常引起整個豬群發病,貓科動物為終末宿主,是本病的傳染源。一年四季均可發,4~10月份多發。
臨床癥狀; 患豬突然減食或廢食,稽留熱,體表廣泛性出血淤血為主要特征。體溫41.5~42或更高,一般持續5~10天或更長,咳嗽常成腹式呼吸,犬坐姿勢,便秘,全身淋巴 結腫大,特別為腹股溝淋巴結,頜下淋巴結。乳豬出現神經癥狀如轉圈,共濟失調。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早產或產出死胎和畸形胎。
預防措施;1、消除傳染源,豬場內禁止養貓,定期滅鼠。
2、定期全場消毒,清除糞污。牧野樂福(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200斤/袋+多西環素100斤/袋連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