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豬養殖過程中,腹瀉仍是影響仔豬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癥狀不一,因此需要詳細掌握好仔豬腹瀉病的病因、癥狀及流行特點,才能對癥下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一:細菌性因素
1.仔豬紅痢: 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要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仔豬,四季常發, 以排紅色糞便和腸粘膜 壞死為特 征.病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排血便,有 的糞便中含有壞死組織碎片和小氣泡,惡臭.多呈急性,發病快,病程 短, 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數慢性病例呈間歇性或持 續性腹瀉.剖檢病死豬可見腸 腔內充滿血樣的內容物,腸粘膜充血、出血、 易脫落,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鮮紅腫脹。
2.仔豬黃。翰≡w為大腸桿菌,主要發生于1周齡以內的仔豬,以1~3日齡 最為常見,夏季多發,病豬精神沉 郁,食欲廢絕,口渴,迅速消瘦,排黃色或 黃白色糊狀糞便,糞中含有凝乳小塊,腥臭.嚴重者肛門松馳,排糞失禁, 玷污尾、會陰和后腿部,肛門和陰門呈紅色.剖檢病死豬可見腸道膨脹,有多 量黃色液狀內容物和氣體,腸 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癥變化,以十二指腸最 為嚴重,空腸、回腸次之,結腸較輕。
3.仔豬白。河纱竽c桿菌感染所引起.氣候劇變,陰雨潮濕,母豬乳汁不足或過 濃過稠等均可引起該病的發生.該病多發生于7~30日齡的仔豬,以7~14 日齡最常見且較嚴重,1月齡以上較少發生,病程一般2~7d.病豬以排乳白 色或灰白色漿狀、糊狀的腥臭糞便為特征.拱背,被毛粗亂,肛門周圍粘滿糞 便.剖檢病死豬可見結腸內容物呈漿狀、糊狀或油膏狀,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剝離,腸粘膜有卡他性炎癥變化,腸系膜淋巴結 輕度腫脹。
4.豬痢疾:由腸道內豬密螺旋體與腸道內厭氧菌相互作用而發病。多發生于 7~12周齡的仔豬。發病初期體溫 達40~41℃,排黃色或灰色軟便,不久 減食,后期糞便呈水樣,;煊醒、粘液及粘膜,使糞便呈油脂樣或 膠胨狀。病豬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減退,渴欲增加,最后脫水衰竭而 死亡。
5.仔豬副傷寒:由沙門氏菌引起.多發生于2~4月齡的仔豬,無明顯的季節性, 但多雨潮濕季節多發.急性型呈敗血癥癥狀,突然發病,體溫升高,食欲廢 絕,初便秘,后下痢,排惡臭稀糞,病后2~3d在鼻端、兩耳及四肢下部皮 膚發紫,病豬低頭呆立,步態搖晃,體溫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見,病豬 體溫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排淡黃色或黃綠 色惡臭稀便,混有血液、壞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病豬呈漸進性消瘦.剖 檢: 急性呈敗血癥變化;慢性腸粘膜呈彌漫性壞死性糜爛,表面被覆一層灰黃色 或黃綠色易剝離的麩皮樣物質, 腸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腸系膜淋巴? 見到針尖大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
6.耶爾森氏菌病:以夏季和冬季多發.病豬初期體溫達40~41℃,食欲減退或 廢絕,水樣腹瀉,糞便中;煊姓骋汉兔撀涞哪c粘膜.后期體溫下降,皮膚發 紺,消瘦,脫水死亡.剖檢病死豬可見結腸孤立淋巴濾泡腫大、增加,間漿腹層 或粘膜層突出,小結腸和直腸有潰瘍病灶。
二:病毒性因素
1.豬流行性腹瀉(PEDV):主要發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節,以11月份至翌年 3月間發生較多,各年齡的豬均易感染,1~5日齡內仔豬感染率最高,癥狀 嚴重,病死率也最高.病豬體溫正;蛏晕⑸,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齡 較大的豬癥狀較輕,日齡較小的豬癥狀較重.仔豬病初常嘔吐,排灰色或黃 色粥樣或水樣稀便,惡臭.剖檢病死豬可見小腸腸管脹滿,充滿黃色內容物, 腸壁變薄,腸系膜呈樹枝狀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2.豬傳染性胃腸炎(TGEV):各年齡的豬均易感.以2周齡以下的豬多發,且死 亡率較高.仔豬吮乳后常出現嘔吐,不久出現劇烈腹瀉,排水樣黃色或灰色 糞便,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3.輪狀病毒。≒VV):以冬末春初季節最多,且多發于2月齡以內的仔豬,死亡 率較高,可達50%.病豬精神沉郁,不愿走動,常于食后嘔吐,排水樣或糊狀、 黃色或灰褐色糞便,常因脫水在3~7d內死亡。 豬瘟和豬偽狂犬病也有腹 瀉的癥狀,但患有豬瘟的仔豬一般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4.寄生蟲性腹瀉 :以球蟲、蛔蟲、錐蟲引起的腹瀉較為多見,發生于20日 齡以上的豬只,一般呈慢性經過,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難、貧 血等癥狀,有的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有的伴有體溫升高.病豬發育不良, 逐漸消瘦,衰竭死亡或變成“僵豬”。
三.非疾病性腹瀉
1.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造成仔豬腹瀉: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飼料中蛋白質 含量過高易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
2.飼料中粗纖維含量過高引起腹瀉:飼料中粗纖維如果超過4%,會導致仔豬 吸收營養物質能力下降,引起腹瀉;飼料中加入過量的鈣和氯或微量元素中 鐵含量過高,均會引起腹瀉。
3.營養因子缺乏:仔豬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礦物質或其它必 需的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鋅、硒、鐵、銅),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
4.應激因素:仔豬由于自身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對各種應激因 素,如斷奶后母仔分離,飼料變化,轉群,溫度、濕度及環境的變化非常 敏感,可產生一系列的應激反應,致使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
5.飼喂霉爛變質飼料,冰凍飼料及未經煮熟的豆制品,均易導致中毒引起腹瀉.
四.綜合防治措施 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針,生產養殖中應著重搞好預防工作。
1.搞好預防接種。根據當地疫病發生的情況,選擇性注射魏氏梭菌病,豬流行 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等病的疫苗,切實做好防疫工作。
2.搞好環境衛生,嚴防細菌病毒侵襲。定期對環境、用具等進行消毒,定時在 飼料中添加乳酸環丙沙星,硫酸粘菌素等藥物預防保健。
3.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反應。仔豬自身神經調節和體溫調節機能尚不 完善,對各種應激因素的適應性較差,易造成消化機能紊亂,引起腹瀉.因 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改變飼料要循序漸進,逐步進 行; 飲水中按時定量添加人工礦泉鹽及復合維生素B,禁止飼喂發霉變質飼 料及冰凍飼料。
4.供給充足而潔凈的飲水 。出生后3d的仔豬因母乳較稠,乳中的水分難以滿 足其生長需求,所以必須供給足夠的潔凈水。
5.加強營養,防止營養因子缺乏。妊娠母豬飼喂全價飼料,保持營養平衡,適 時添加VA、VD、VC、VE等微量元素及礦物質,可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在母豬 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B及飼料中添加扶正解毒散,可顯著提高母豬初乳中 總蛋白質、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從而增強仔豬抗御病原體,特別是抗御腸道 病原體的能力, 防止腹瀉的發生.。
6.添加具有止瀉功效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 。我國中草藥資源豐富,有些中草 藥既有一定營養又有抗菌、消炎,調節臟腑機能、增進食欲等多種功效如 金 板芪顆粒,止痢母子康,黃連解毒散等將其作為飼料添加劑添加于哺乳 母豬 和仔豬日糧中,可有效防止仔豬拉稀,提高仔豬成活率。
8.調整胃腸道功能。在斷奶前后的仔豬飼料中飲水中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B, 復合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既可防止仔豬營養因子缺乏,又可彌補其內源 性消化酶不足,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促進營養物 質 的消化吸收,加快仔豬生長發育,還可有效地預防和降低仔豬腹瀉。
一旦發現仔豬染病,應立即查明病因,對癥治療,同時隔離到清潔、干燥、溫暖的豬舍中,加強護理,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傳播.并對同窩仔豬進行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