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常見病處理寶典之鵪鶉潰瘍性腸炎
劉亞偉:13253660861
潰瘍性腸炎是一種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以腸道潰瘍和肝臟壞死為特征的傳染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又是也呈大面積流行。4~12周齡的鵪鶉最易感染,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蒼蠅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急性病鶉基本無癥狀死亡。一般病鶉精神委頓,食欲不振,飲水量增加,弓背、縮勁、眼半閉、羽毛粗亂無光澤,動作遲鈍,腹部膨脹,下痢、排水樣白色糞便,后轉為綠色、褐色的水樣糞便。病程一般為5~10天,極度消瘦,死亡率高。雛鶉死亡率高達100%,成鶉50%。
急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十二指腸黏膜廣泛出血,腸內有粘稠的液體。肝稍腫大,色淡,有大小不一的淡黃色斑點。慢性病例在小腸、盲腸的黏膜上形成不規則、芝麻至綠豆大的潰瘍,潰瘍邊緣有出血、凸起,潰瘍面有一層黃色或黑色的壞死偽膜。較深的潰瘍可引起腸壁穿孔,發生腹膜炎和腸粘連。肝臟稍腫大,有淡黃色斑紋或黃色壞死灶。脾出血、充血、腫脹。
藥物治療有良好的效果。牧野立清配合立速克或者桿球克一萬只3包,對本病有明顯效果。每千克飼料中加入鏈霉素60mg或立速克100mg,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鏈霉素也可用于飲水,每4.5L飲水,第一天用5g,第2~19天用1g,混合飲用,對本病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