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豬只口和蹄等部位出現水皰為特征的傳染性疫病。目前,預防豬口蹄疫的主要措施是用油佐劑滅活疫苗免疫。
1.豬群的飼養管理
豬群需要營養全面優質的飼料,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豬免疫前必須是健康無病,如果豬體質瘦弱、食欲不振、體溫升高或處于患病期等應暫緩注射,否則,不僅直接影響免疫效果,還可能引起死亡。豬場要實行“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禁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免疫前后應盡量減少豬只的應激。如,不要改變飼料的品質、減少意外噪音的影響,控制好舍內的溫度、濕度、飼養密度和通風等。免疫前幾分鐘需要飼喂少量的飼料,特別是在早晨空腹進行免疫時,容易造成豬體內血糖過低,產生應激反應。免疫前后3 d內,不得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藥物,以免產生拮抗作用,影響免疫效果;期間嚴禁飲水消毒、噴霧消毒等。為了避免免疫干擾作用,影響了各自的免疫效果,不同的疫苗之間免疫注射應間隔1周以上。
2.免疫程序
根據豬群健康狀況、母源抗體水平以及注射疫苗后的抗體的消長規律,通過試驗及實踐總結制訂免疫程序。恰當的免疫程序不僅能使豬場有效的降低發病率,還能減少豬場不必要的開支。有條件的豬場應該定期監測豬群免疫抗體水平,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目前,豬場為了預防控制豬病發生,需要注射多種疫苗,有研究表明,口蹄疫和藍耳病疫苗分點注射,可以促進口蹄疫抗體水平的提高。豬瘟、豬口蹄疫、豬藍耳病3種疫苗同時分點免疫,在實際生產中除了具有可以節省人工、降低生物安全風險、減少多次免疫產生的應激等優勢外,產生的免疫副反應和單獨免疫及兩兩結合免疫的免疫副反應沒有明顯的差別。
3.疫苗質量
豬口蹄疫疫苗必須含有足量的具有活力的病原,才能使豬只體內激發抗體,產生高度的免疫水平,有效預防疫病流行。影響疫苗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產廠家的制苗技術;疫苗的保存、運輸;疫苗的有效期;疫苗接種劑量等。免疫劑量不足可以導致免疫力低下;免疫劑量過大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同樣減弱了免疫應答。應由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選擇逐級供應的經農業部批準生產或已注冊的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夏季豬口蹄疫疫苗嚴禁陽光直接照射和暴露于高溫下,必須冷藏運輸。接種前檢查疫苗瓶口密封是否完好,疫苗的廠家、批號、物理性狀、有效期等是否與說明書相符。臨用前疫苗升至常溫,稀釋后的疫苗必須在4 h內用完,銷毀剩余的疫苗。免疫時注意外界環境溫度,夏季最好在早晨進行。
4.免疫操作
免疫操作是否得當,同樣影響免疫效果。首先,免疫操作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其次,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規范保定,嚴格免疫操作步驟。具體要求:(1)指甲應剪短,用消毒液洗手,穿好消毒工作服、鞋;(2)注射器、針頭應洗凈煮沸l0~15 min后備用;(3)每注射1頭豬更換1枚針頭,防止交叉污染;(4)不可用注射過的針頭再吸取疫苗,準備1枚專供吸苗用的滅菌針頭,吸出的疫苗不許再回注瓶內;(5)免疫接種的注射器刻度清晰,不滑桿,不漏液;(6)進針穩,拔針快,不打“飛針”;(7)注射疫苗的劑量要準確,不漏注,不白注,確保疫苗足量注射。
5.及時處理免疫反應
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現免疫反應,影響免疫質量及豬群健康?谔阋呙庖咭鸬倪^敏反應雖然與豬只的個體差異、品種、年齡、飼養管理狀況和注射疫苗時的氣候條件等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疫苗的質量問題。出現過敏反應后只有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注射后需要繼續觀察至少30 min,確定沒有疫苗反應發生時再離開。發現過敏豬只及時采取搶救措施,并對有嚴重過敏反應豬只采取脫敏注射等特殊方法進行免疫,降低豬群的過敏反應死亡率。注射藥物的同時大量供應葡萄糖、速補20、電解多維飲水促進解毒和排泄。為了減少豬口蹄疫的免疫應激反應,有研究顯示在免疫接種疫苗時加入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能減少應激反應,并且不會產生不良后果。
6.疫苗種類與免疫效果
甲醛在抗原的滅活中有活毒的殘留,所以滅活疫苗應用中廣泛使用二乙烯亞胺作為滅活劑。載體疫苗比傳統滅活疫苗的抗體生成速度快;蛉笔б呙绨踩,毒力不會返強,可誘導對病毒多種抗原的免疫應答,免疫力堅挺,免疫期長,是發展活疫苗的理想途徑?娠曇呙缡褂酶奖、安全,為口蹄疫防治帶來光明的前景。多表位疫苗是基于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設計的1種分子疫苗,具有較高的免疫原性。[1]豬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經實驗室檢驗和臨床試驗都顯示了高效的免疫力,沒有過敏等副反應,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較長的免疫持續期[2]?谔阋邅唵挝灰呙顼@示了很好的安全性,但免疫原性較傳統疫苗低,持續時間短,需要與佐劑合用。核酸疫苗免疫期長,可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成本較低,容易構建和制備,穩定性好,抗原遞呈過程與病原的自然感染相似。在質粒載體上根據要求設計或排除特定物質干擾構建的復合疫苗容易凍干保存,排除了生物及化學活性污染物,為口蹄疫的綜合免疫帶來了契機。重組活載體疫苗針對口蹄疫病毒的多血清型、型間無交叉保護作用的特點,將不同型口蹄疫病毒的保護基因序列插入到同一活載體中,通過組成多價基因工程疫苗來預防、控制口蹄疫和其他相關的疾病。目前植物疫苗表達抗原的量低,在免疫效果上不如常規滅活疫苗。但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應用以及機理的深入闡明,植物疫苗很有希望開辟出1個生產口蹄疫廉價疫苗的全新領域。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普遍存在抗原表位少、免疫原性差等局限性。為了這些缺點,研制長效、能對多種亞型產生交叉保護、減少對佐劑依賴的新型疫苗將是今后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3]。
7.其他因素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其他一些影響口蹄疫免疫效果的因素不斷浮出水面。飼料中添加5%的維生素C粉,可以活化細胞,提高免疫力。免疫再生素具有較好的抗應激作用,能顯著降低因為注射口蹄疫疫苗引起體溫波動的不良反應。研究表明,囊素可以有效增加口蹄疫滅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提高豬增重, 促進生長發育[5]。注射部位的不同也影響豬口蹄疫滅活苗免疫效果,有實驗表明經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優于常規肌肉注射途徑[6]。添加佐劑能有效增加疫苗免疫效果,黃芪多糖和人參皂甙均能起到疫苗佐劑的作用,提高口蹄疫疫苗的抗體效價和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免受損傷的作用[8]。但是接種口蹄疫油佐劑疫苗的動物中存在抗體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造成免疫失敗等不確定結果。在常規油佐劑疫苗中添加人參莖葉皂甙能顯著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應答水平。有人進一步研究了緊急接種口蹄疫滅活疫苗與常規免疫產生的免疫力的關系,結論:緊急接種口蹄疫滅活疫苗對預防口蹄疫的感染很有效,但是按照常規的免疫程序注射同種疫苗只能提供較低的保護力,究其原因是免疫抗體產生的時間較短以及疫苗與感染的毒株不匹配。